【读书】丝绸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808 | 回复5 | 2019-3-18 2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丝绸之路
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本书以丝绸之路为核心出发点,论述了从古至今(公元前的文明伊始到当下21世纪)的世界历史。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丝绸之路的诞生

作者首先讲述了丝绸之路诞生之前,欧亚大陆各自的发展情况,然后说到公元前一二世纪,中国与匈奴的关系。

和平相处在经济和政治上都需付出巨大的代价。不断的进贡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也显出政治上的软弱。所以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结束于公元前119年),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

丝绸曾为国际货币

在汉朝,丝绸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是一种最值得信赖的货币。铸造足够数量的钱币是个难题,事实上,货币在当时的中国也尚未完全普及。在支付军饷方面,更成问题,饱受战火的边疆地区百姓抱怨不断,那里的铜钱一文不值,粮食也会随着时间腐烂。于是,成匹的丝绸经常被用作货币,或作为军饷,或作为中亚佛教寺院惩罚犯戒僧人的罚金。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全球化不是当代独有,两千年前就已发生。

“连接太平洋、中亚、印度和波斯湾的通道上不只是货物在流通,还有思想。”

世界几大宗教,在历史长河中,都曾互相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十分拥挤,神祗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首领在这里相互竞争。”

佛教的变化

佛教最初是主张自身修行与发展,禁止崇拜偶像的,禁止使用奢侈品供奉。

在公元1世纪前后,佛教发生过一次重大变革,即宗教开始影响信徒们的日常生活。在传统意义上,佛陀的教义直截了当,即遵循“八正道”,脱离苦海,达到涅盘。到达极乐世界的过程中不需要他人,也不需要任何物质世界的帮助。整个历程都是心灵的、超自然的、个体的。

然而随着新观念的出现(其实是其他宗教的竞争“抢人”),佛教借鉴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做法,并修建更多的圣地。佛塔寺庙兴建,信徒才有朝拜的场地和仪式感。乐师也有助于朝拜者证得佛果。“信徒们力求使佛教看得见、摸得着,以便使它在越来越嘈杂的宗教环境中更具有竞争力。”捐赠也开始成为常规。

从塔吉克斯坦至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谷地兴建的大型灌溉项目,同样见证了这一地区随着文化的活跃和商业交流的进行,逐渐开始出现的富庶和繁荣。

在这种充满竞争的宗教环境里,维护好自己的物质财富同坚持信仰一样重要。一个在6世纪穿越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东部城市)的中国旅者注意到,当地人坚决抵制佛教没任何寻求栖居的佛教徒都会遭到烈火驱逐。不过这一次却是例外:这位来自中国的到访者被允许当众讲法。

想当年,基督教在亚洲

到6世纪中叶,亚洲腹地已拥有了自己的地区猪脚。巴士拉、摩苏尔、提克里特等城市聚集着大批的基督教信众。福音遍及的范围已经相当广阔,位于泰西封附近的科赫都有不下五个主教辖区。像梅尔夫、贡德沙普尔等城市,甚至是中国的西部绿洲之城喀什,都比坎特伯雷更早拥有了自己的主教。这里的许多基督教中心在首批传教士抵达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世纪之前就已存在。撒马尔罕和布哈拉(Bukhara,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同样是大量基督徒的家园,比基督教进入美国早了一千年。事实上,即使在中世纪,亚洲的基督徒也比欧洲的多得多。毕竟巴格达、德黑兰、撒马尔罕这些地方到圣地耶路撒冷的距离,要比雅典、罗马、伦敦、巴黎近得多。只不过基督教在亚洲的成功长久以来被后人所遗忘。

早期伊斯兰扩张特色

有一份叫《乌马尔公约》、内容繁复又颇具争议的文献,其中明确规定了基督徒在新征服者的统治下应享有的权利,并规定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存的基本原则:不会在清真寺上安置十字架;不可向非穆斯林子女讲授《古兰经》,但也不能禁止任何人转信伊斯兰教;穆斯林在任何场合都应得到尊崇和帮助。多种信仰并存是早期伊斯兰扩张的重要特色,也是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蒙古铁骑的另一面

考虑到蒙古人的坏名声,有人对13世纪初蒙古人在中国、中亚等地取得奇迹般的胜利颇感好奇,并给出了一种解释,说是因为他们其实并未被一直视作压迫者。花剌子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地人曾接到花剌子模政府的命令,需要预先支付一年的税金,用以建设撒马尔罕周围的新据点、组建骑兵射手来防范蒙古军队。将如此沉重的负担压在百姓头上显然不得人心。相反,蒙古人却将大笔资金用作被征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位中国道士在撒马尔罕被征服后不久访问该城,他惊奇地看到这里竟有那么多来自中国的工匠,有那么多来自周围的人在帮助照看荒置的田地和果园。

……如果一个统治者想要流芳百世,那么他就必须善待那些热衷于记录当时帝国历史的历史学家们——蒙古人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

瘟疫与女性就业

中世纪晚期(14、15世纪)的欧洲,黑死病等瘟疫爆发,人口锐减。商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蝴蝶效应,瘟疫竟导致女性地位的变化。(整个社会劳动力不够用了,妇女当然要“顶半边天”。)

新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在欧洲各地出现。比如在意大利,女性一般不愿意,也没太多能力进入劳工市场,还像瘟疫爆发前一样,到了年纪就结婚,努力生更多的孩子。而在欧洲北部国家,情况却有所不同。这些地区的人口缩减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迟了女性的结婚年龄,并对家庭规模产生了长远影响。“别那么着急结婚,”诗人安那·拜恩(Anna Bijins)在尼德兰写成的诗歌中建议说:“能为自己挣到衣食的女人不要急着去忍受男人的棍棒……尽管我不反对结婚生子。没有束缚最好!祝没有男人的女人幸福!”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cdaluo | 2019-3-19 0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66666666666666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ay2028 | 2019-4-13 11: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345678998765432345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梦想家 | 2020-2-18 14: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谢谢虚拟宝库网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